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主办  |

热门搜索

幼儿园 招生 学区

首页>教育督导>督导动态教育督导

国家对广东省均衡发展督导意见

2015-01-15    

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

对广东省4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

        12月21日至25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广东省申报的41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进行了督导检查。本次督导检查是依据《义务教育法》《教育督导条例》和《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及教育部与广东省政府签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要求,在对广东省申报材料严格审核的基础上进行的。

        督导检查组分14个小组对广东省的41个县(市、区)进行了实地督导检查,共随机抽查学校279所,其中小学123所,初中72所,一贯制学校33所,完全中学18所,教学点33个。检查中,核查了相关文件资料、数据;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座谈会共164个;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20038份,回收有效问卷20031份;采取随机访谈等形式,征求了公众意见。

        督导检查组对41个县(市、区)的督导检查意见如下:

        一、主要指标达标情况与检查结论

        按照《办法》规定,督导检查组对广东省4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检查,结果如下: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办法》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应在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本省(区、市)办学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各省(区、市)应根据相关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国家标准,制定既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又与国家标准基本相符的省级标准。广东省结合实际,就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制定了相关指标。督导检查组对41个县(市、区)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核查。核查结果:学校基本达到了评估标准(详见下表1)。

表1 广东省4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doc

        (二)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

        《办法》规定,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评估,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评估标准为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0.55(不要求每个单项指标均达标)。核查结果是:41个县(市、区)的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其中小学综合差异系数在0.207-0.614之间;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在0.191-0.512之间(详见下表2)。

表2 广东省4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异系数表.doc

         (三)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工作情况

        《办法》规定,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从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17项指标进行,省级可适当增加指标,总分为100分,评估标准不低于85分。广东省根据实际,在实施办法中增加了指标,共25项指标。核查结果:41个县(市、区)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得分均在85至95分之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详见下表3)。

表3 广东省41个县(市、区)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得分情况表.doc

        (四)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办法》规定,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需要对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就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问题,征求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不同群体的意见。广东省对41个县(市、区)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85%以上。我们此次也设计了问卷,结合座谈会、随机访谈等方式对以上几类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与广东省调查的情况基本相符。

         督导检查组还对41个县(市、区)有关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未发现作为“一票否决”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违纪违规行为。

         综合以上结果,督导检查组认为,广东省41个县(市、区)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督导检查组将把此次督导检查结果向教育部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报告,提请最后认定公布。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战略性目标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将推进“创强争先”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教育以“创强争先”为统领,以建设“标准化学校”为基础,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努力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今年上半年16个县(市、区)通过国家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又有41个县(市、区)接受了国家督导检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化政府责任,积极推进均衡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并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普遍建立了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定期议事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督查通报制度、基层联系制度等工作机制,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揭阳市揭东区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委常委会半月例会制度,今年以来召开了3次村委书记以上的教育专题会议,区委主要领导亲自督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分片包干,尤其是区委书记走遍全区180多所中小学校。开平市建立教育工作议事制度,每年召开教育专题会议不少于10次,仅2014年就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召开了5次专题会议,实行市领导挂钩联系镇(校),切实解决学校建设用地、资金筹措等困难,做到“六个优先”,即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解决教育问题、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学校用地、优先引进教育人才、优先落实教师待遇。阳江市江城区区委、区政府坚持“投入教育就是投资未来”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最大的民生实事”的理念,力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委书记一把手亲自挂帅,理顺管理体制,解决了多年来都未解决好的城中村学校校舍建设难题。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各县(市、区)按照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要求,依法建立经费投入机制,调整经费支出结构,使财政拨款首先保证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深圳市罗湖区财政教育投入从2012年的16.7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9.08亿元,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12年的28.5%增加到2014年的30.5%。博罗县2013年全县教育支出为12.9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30.6%。恩平市2011至2013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连续三年超过29%。汕头市龙湖区2013年度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5.44亿元,比2009年增长1.12倍,四年之内翻了一番。连州市作为省重点扶贫开发县,自2012年开展创建教育强市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来,已投入资金达5.3亿元。

        三是创新督导机制。各县(市、区)教育督导部门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作为教育创强、推进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动县级政府依法履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职责,今年共追补“三个增长”欠拨经费近4.5亿元。江门市新会区实施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街)督导评估制度,2013-2014年全区投入1.8亿元对镇(街)创建先进镇给予资金奖补,整体改善全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并对边远农村学校及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予以倾斜,从而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

        (二)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学校建设标准化。各县(市、区)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校舍硬件建设,努力实现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增城市近三年投入建设资金7.7亿元,新建和扩建中小学校50所,完成工程项目209项,新增校舍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梅州市梅县区近两年投入资金10.75亿元,征地400多亩,新增校舍面积10万多平米,新增学位5000多个。蕉岭县作为山区县投入8300多万元,按标准配足配齐功能场室。四会市2010年以来投入8000多万元实施教育装备建设,是之前十年投入总和的近10倍。鹤山市2011至2013年合计投入资金4.9亿元,新建或改建校舍共19万平方米,投入资金与新增校舍面积均比前三年翻倍。台山市近三年共发动华侨、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团体捐资近2亿元,揭阳市揭东区近三年来接受的社会各界捐资达4.12亿元,均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连南县近三年新增教育经费7000多万元全部用于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改造,新建改建校舍238栋,对规模不足100人的学校,按1.2倍至4倍的标准核拨了公用经费,全县农村规模较小学校和教学点的正常运转得到了保障。广州市南沙区计划采取政府投入和社会捐资等方式从2014年至2016年投入60多亿元,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现已全面启动。湛江市赤坎区重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在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校门口安装监控设备,2013年投入200多万元对监控设备升级改造。

        二是教学手段现代化。各县(市、区)积极实施学校信息化工程,大力推进校校通、班班通及学校教育资源库建设,进行学校仪器设备提档升级。深圳市福田区共建设录播间82套,覆盖全区所有学校,生机比超过5:1,中小学全部配备探究实验室、互动教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先进的数字化教学设备。深圳市罗湖区投入近2亿元,依托云计算先进技术,架设“三平台两站一库”,实现全区师生“一人一号”、日均访问量10万人次,现有教育博客5万多个,共计发表文章40万多篇,互动交流达20万余次。从化市近三年投入9600多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建多媒体教学平台1400多套、语音计算机室75间,建设自动跟踪教学录播系统14套并实现镇(街)全覆盖。连州市全面实施“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近年投入850万元使全市88个教学点全部接入基础教育专网。

        三是后勤服务优质化。各县(市、区)通过加强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建设,健全校车服务体系,提供营养配餐等,切实保障学生饮食卫生和交通安全。增城市从2011年以来,对离学校3公里以上的学生实行交通费和午餐费补贴,全部通过招投标选定规范的校车公司接送学生,参加运营的校车113辆,共投入5200多万元,累计5万多人次受益。从化市自2014年开始每年投入2400万元由政府统一购买十年校车服务,惠及38所农村小学、6800多学生。连南县近三年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寄宿制学校校舍及学生厨房食堂等建设。阳山县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在村级小学建设幸福厨房30多个,每年有2000多人次享受每人每学期300元的伙食费补贴。珠海市斗门区整合学校困难家庭学生免费乘车上学,14所学校6000多名学生享受这一政策,切实减轻家长负担。台山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每年支付700多万元,开设农村校车线路45条,投入新型专用校车37台。

        (三)均衡师资配置,提升队伍整体水平

        一是完善补充交流机制。从2008年开始全省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共安排“退费”资金5亿多元,为农村学校补充4万多名教师。推进教师合理流动机制,要求县域内每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城乡交流人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江门市江海区2013-2014年公开招聘的85名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为33名,占总招聘人数的39%,是2012年全区教师研究生总数的2.4倍,研究生学历教师人数大幅增加。蕉岭县近5年来,共招聘了158名师范院校音乐、美术、体育、英语、信息等学科优秀毕业生,解决农村中小学校学科教师短缺问题。从化市建立教师支教交流机制,选派204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并交流204名农村教师到城区跟班学习,实现所有山区学校支教帮扶全覆盖。增城市2014年组织了50名优秀校长和教师到相对薄弱学校进行支教交流,共投入60万元对支教交流的教师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补贴。珠海市斗门区2014年校级领导共交流轮岗115人,交流比例达到74.2%。惠州市惠阳区建立捆绑学校教师支教交流制度,2013年全区校长、教师支教交流分别为132人次和513人次,分别占比60.8%和12.2%。惠东县各镇小学实行信息技术、英语、音体美教师统管统配,通过巡教交流有效解决了农村小学部分学科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博罗县2010年以来,公开招聘的954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江门市蓬江区2013年中小学校长交流轮岗118人,占比25.2%。恩平市近三年共抽调712名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占优秀教师60%以上。连山县坚持实施县城教师下乡帮扶、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挂职锻炼的双向交流机制,每年约10%的教师参加双向交流。

        二是提高待遇保障水平。推进绩效工资改革,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两相当”;与2011年相比,2014年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提高30%。从2013年开始建立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2014年全省有33.6万名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享受岗位津贴,人均岗位津贴达到720元/月,全年全省各级财政共投入29亿元(其中省财政17.8亿元)。珠海市斗门区2013年起每年增拨经费1.26亿元,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全区教师人均年收入达16.5万元。德庆县对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和副高级以上职称并考核合格的教师,给予每人每月特殊津贴1000元,待遇比原来增加了20%。阳江市江城区2011至2013年,全区教师月平均工资从2150元提高到4200元,增长率达95.3%,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龙门县作为山区县,在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教师待遇,全县中小学教师月平均收入从2010年的3200元提高到2014年的5360元,增长率达67.5%。鹤山市出台奖补政策,对进修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进行奖励,其中获得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奖励2.4万元,近两年就读研究生人数80多人,增长率为63%。肇庆市鼎湖区为“走教”、“支教”教师提供免费公交。高要市、台山市对农村边远山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发放岗位津贴,2013年人均每月高于750元,超出省平均标准250多元。

        三是健全培养培训体系。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省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课程目录指南,组织开发上百门省级培训课程供市县选用。各县(市、区)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采取骨干教师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校长挂职锻炼、学历进修等形式,促进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深圳市福田区实施名师工程,培养教育领军人物,先后成立了100个名师工作室,涵盖了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十几个学科,共有1500多名优秀教师加入工作室研究团队,占全区教师的五分之一。广州市南沙区从2012年开始,每年选派120名优秀教师、校长出国,选派100名校长、骨干教师赴20多所“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挂职学习。从化市从2012年以来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加强教师培训,北京师范大学共派出专家160多人次,为全市8000多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汕头市龙湖区近三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2万多人次,学校领导、专任教师校际交流轮岗分别为73人、234人。江门市蓬江区近三年教师培训经费支出1700多万元,经费总额为前三年的3.5倍。肇庆市鼎湖区主动开发研训资源,依托肇庆学院建立基地,开展教师培训项目。梅州市梅县区2011至2013年累计投入资金2100多万元用于教师培训,财政预算教师年培训经费占教师工资总额最高达6.35%。

        (四)关爱特殊群体,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关注随迁子女。各县(市、区)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纳入本辖区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在公办中小学就读权利,与户籍生享受同等待遇。增城市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安排免费入读公办学校或补助入读民办学校,近三年共补助学生10.6万人,补助金额近9000万元。深圳市福田区创新实施“积分入学”政策,辖区内符合规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肇庆市鼎湖区、台山市、蕉岭县、龙门县、佛冈县等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率100%。

        二是关爱留守儿童。各县(市、区)构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留守学生关爱体系,普遍建立了普查登记制度、结对帮扶制度、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让留守儿童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广宁县留守儿童人数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比例高达30%,每年安排300多万元进行帮扶。佛冈县2013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2300多名留守儿童,实现零辍学。湛江市霞山区建成2个市级“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和32间心理辅导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平远县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投入280万元建成了34个心语室和22间心理宣泄室,全方位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是关心残疾儿童。各县(市、区)大力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积极构建满足残疾儿童健康平等发展的特殊教育体系,加大特教学校专用设备配置,拓宽随班就读渠道,使各类残疾儿童都受到良好教育。珠海市斗门区2013年投入4000多万元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汕头市金平区建起“1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学校设立培智班+多所学校设立随班就读”的特殊教育体系。德庆县探索施行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的模式,将启智学校办成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

        四是关怀贫困学生。各县(市、区)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各项资助政策,同时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助学,及时足额发放生活补贴,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鹤山市实施助学工程,积极引导爱心人士在各校设立助学金,近三年用于助学3000多万元。广宁县建立跟踪机制,为全县2600多名贫困学生信息资料建档并录入信息库,确保不出现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五)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一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各县(市、区)不断创新教研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广州市南沙区2012年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合作,三年来投入3200多万元,建立全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示范实验区,用于学校课堂内容整合和教育质量监测等。肇庆市端州区聚焦课堂改革,形成语文“读导练悟”、数学“三例一史”等新型教学模式,2011年以来共170项教育科研课题获省级以上立项或结题,其中省级重点课题7项、国家级6项。深圳市福田区出版教育教学研究专著26本,获得市级以上奖项50余人,获得市级以上优秀成果奖12项。始兴县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创建高效课堂为主线,全部中小学校已全面启动“高效课堂”改革工作。

        二是不断强化德育工作。各县(市、区)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德育模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江门市江海区以“养成教育”为核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德育工作,编印《江海英贤》等乡情教育教材,开展爱祖国、爱社会、爱家乡的教育活动。湛江市坡头区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全员育人与家校互动、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人文启智与环境育人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博罗县以“法德共治”理念为指引,全县建立法制教育示范校30所,开设学校道德讲堂118个。

        三是不断打造学校特色。各县(市、区)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开发本土人文资源,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特色带动,强化内涵提升。深圳市罗湖区在特色办学方面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国际教育、生命课堂、卓越绩效模式等“一校一特色”品牌彰显。深圳市罗湖区首创“校园足球全明星计划”,建立“高中-初中-小学”三级校园足球联赛体系。珠海市金湾区依托航空产业蓬勃发展的优势,编写航空航天校本教材,一批中小学成立航模基地、航模兴趣小组,在全国航空科普和航模活动中获得各级奖项100多项,在2014年泛珠三角国际室内飞行展演上包揽冠亚军,区内1所中学被评为全国航空特色示范学校。江门市新会区形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育艺术教育、生态教育三大品牌特色,涌现一批覆盖城乡的省市区知名特色校园,梁启超文化、新会葵艺、陈皮文化、蔡李佛武术文化等得到传承和发扬。开平市大力实施“特色项目—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特色强校工程,制订《开平市中小学特色发展规划》,全市共有美术、体育、声乐舞蹈、科普制作、现代教育技术等各类特色学校71所,有1800多名学生获得县级以上体艺类表彰。肇庆市端州区连续20多年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文学节等“四大节”活动,并且通过端砚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梅州市梅江区大力实施学校品牌发展战略,营造“一校一品、校校有特色”的特色办学氛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打造彰显客家文化校园。连南县以瑶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为特色,着力开设瑶族歌舞、瑶族刺绣、瑶族民风民俗研究等瑶族传统文化艺术校本课程,编印了《瑶族民间故事集》、《民族传统体育》、《瑶歌集》等校本读本。

        (六)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进优质均衡

        一是创新学区管理。各县(市、区)创新管理方法,实施学区管理模式改革,促进学区内学校在办学理念、文化内涵、办学特色、管理方式等方面实现深层次的交流与融合。汕头市金平区将中小学校划分成7个教学分片,实行联动管理、联动教研、联动考核,组建学校教育发展共同体,推动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惠州市惠阳区创设了“一体两翼、城乡联动”的均衡发展模式,实施“联片捆绑”的大学区管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揭阳市揭东区划分成4个学区,将初中和小学连片进行统筹管理,实行多校协同、资源整合的学区治理结构,推动学区内校际间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共享。

        二是加强联盟办学。各县(市、区)以“盘活存量、以强扶弱”为原则,积极探索“共同体办学”、“集团办学”等多种联盟办学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江门市蓬江区组建“九中与潮连教育共同体”、“江华教育联盟”,并推动“千校扶千校”结对帮扶工作,共涉及学校44所,占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75.8%,通过优质资源整合及帮扶镇街学校发展,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共享共赢。

        三是推进开放办学。各县(市、区)积极开展国内外教育交流合作,加强跨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深圳市福田区每年投入经费6000万元,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全区公办中小学率先实现了100%中小学有外籍教师、有教师参加境外培训、有境外姐妹校,全区共聘请外籍教师173名,组织了5批114名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赴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教育发达国家开展“浸润式”海外培训。深圳市罗湖区实施“海培计划”,共选派163名教师赴英国、美国培训,覆盖全区42所学校,投入经费近200万元,选派中小学校长两期82人参加“香港校长班”,选派小学英语教师三期100余人参加香港培训班,选派中小学科研主任课改专干两期80人参加香港培训班。广州市南沙区近三年投入3200万元开展教育国际化工作,共选派了428名校长、骨干教师赴“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挂职学习和出国出境培训。珠海市金湾区设立专项经费实施《金湾区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行动计划》,先后与加拿大和俄罗斯签订合作协议,组织师生赴英国、法国等国家交流。江门市新会区2011年以来,校长、教师到欧美及港澳台地区培训和交流达到142人次,接待境外师生团体开展教育交流研讨活动115批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县(市、区)义务教育经费未做到“三个增长”。近三年,广州市南沙区、珠海市斗门区、鹤山市、开平市、梅州市梅江区、连州市、揭阳市揭东区等县(市、区)个别年份存在“三个增长”不达标的现象,尽管通过督导检查已基本补齐,但仍然缺乏保障义务教育经费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是部分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在实地检查中发现,增城市、从化市、珠海市金湾区、汕头市金平区、始兴县、湛江市赤坎区、台山市、恩平市、高要市、四会市、惠州市惠阳区、博罗县、惠东县、蕉岭县、佛冈县、连南县部分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或生均体育活动场地未达标。深圳市福田区、罗湖区、汕头市龙湖区、江门市蓬江区、新会区、江海区、湛江市霞山区、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广宁县、梅州市梅县区、阳江市江城区等部分城镇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

        三是部分县(市、区)教师结构不合理。在检查中发现,湛江市坡头区、德庆县、龙门县、平远县、连山县、阳山县部分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音、体、美、外等学科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存在结构性缺编。

        四、督导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各县(市、区)要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落实“三个增长”。要紧紧抓住“全面改薄”的历史机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整改措施,对每所学校的校舍、实验设施、教学仪器、图书资料、音体美器材等进行标准化配备,确保补齐短板,抬高底部,达到省定标准。要根据城镇化加快的形势,研究建立相应的监测机制,尽快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对于长期难以解决的老城区校园面积狭小的问题,要主动应对,形成有效对策;城区新建住宅小区、生源较集中的区域要配套建设学校。

        (二)进一步加大调配力度,持续优化教师结构。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拓宽教师补充渠道,有计划地补充农村师资,补充紧缺学科教师,补充优秀骨干教师,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通过实施农村教师奖励计划、设立农村教师专项补贴等,不断创新教师激励机制,让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要加大城乡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力度,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努力实现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和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化。

        (三)进一步加大政府统筹,持续提升均衡水平。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统筹管理,履行各自职责,建立健全推动有力、检查到位、考核严格、奖惩分明、公开问责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责任制,确保如期实现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规划的目标。要进一步强化督导,对已实现基本均衡目标的县(市、区)做好动态监测,巩固提高均衡水平;对未达标地区要加强督查,指导做好查缺补漏工作,推动均衡发展目标如期实现。要针对本县(市、区)单项差异系数不达标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方案,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均衡发展总体水平。

        督导检查结束后,请广东省进一步研究,及时布置整改工作,在三个月内将整改情况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20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