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常见病害,枯萎、黑斑、糠心、根腐

红薯常见病害,枯萎、黑斑、糠心、根腐

1.土壤传播。红薯根腐病主要是靠土壤传播的。病菌主要分布在45厘米以内土层。

2.土杂肥传播。病区带病薯茎、根、薯块沤肥或作饲料,使土杂肥大量带菌。

3.病株残体传播。每年遗留在田间的病株残体,是使土壤菌量积累和传播的重要原因。

4.种薯、薯苗传病。用病薯或在有病苗床上育苗,都能使带菌传病。随着调运病苗,病菌就可以在无病区繁殖传播。

5.流水传播。流水带病菌是近距离传播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

黑斑病

症状:

又名黒疤病、黑疔等。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是造成红薯死苗、烂床和烂窖的主要原因。含有毒素莨菪素。牛羊吃后可引起气喘病,导致中毒死亡。整个生育期和储藏期间都可发生病害,主要危害薯块和薯苗茎基部,自然条件下,绿色部分很少发病。

育苗期:

苗下部白嫩部分易受感染。茎基的白色部分产生黑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当温湿度适宜时,病斑上产生灰色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层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表面粗糙,生出刺毛状突起物,有时产生黑色粉状的厚垣孢子。发病严重时,造成烂床、死苗。

大田生长期:

栽插后7~14天,病苗基部叶片脱落,蔓不申长,根部腐烂,仅剩下纤维状物,随即枯死。病株薯块带病,特别是薯拐部分,常有椭圆凹病斑。薯块受害,多在伤口处出现黑色或黑褐色病斑,初为近圆形,后扩大为不规则形,轮廓明显,中央稍凹陷,有时可见到黑色刺毛状物。切开病薯,可见病部薯肉变青褐色或黑绿色。病薯块有苦味。

储藏期:

薯块感病,多发生在伤口和根眼上,初为白色小点,随之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性病斑,中央也产生刺毛状物,病薯块易被其他真菌和细菌病害侵入,引起各种腐烂,造成烂窖。

发病规律:

9~35℃发病,25℃最适。土壤湿度大,利于发病。地势低洼潮湿,土质黏重的地块发病重,地势高、土质疏松的地块发病轻。生长期干旱,后期雨水多,引起薯块生理破裂者发病重。在拔苗和收获、运输、入窖过程中机械损伤,发病严重;连作地块发病重。

糠心病

红薯茎线虫病又名“糠心病”、空心病、油梆子等。此病不仅在田间为害,直接影响产量,还可在储藏期引起烂窖,育苗时导致烂床。是我国检疫对象之一。

症状:

主要危害薯块,其次是薯蔓和薯苗。凡被线虫寄生危害处,内部组织均呈褐白相间的疏松花瓣。

薯苗被害,多在近地表处,外观变青,没有明显的边沿和病斑。剥开茎部可见黑白相间的“糠心”,严重者糠心到顶。

薯茎受害后,主茎基部外面发生黄褐色龟裂斑块,内部呈褐色糠心,严重时糠心可达顶端,病株茎蔓变短,叶片失绿,主茎生长点干缩。一般多发生在近地面5~10厘米处。

薯块受害,如果线虫是由土壤通过皮层侵入的,则发病初期皮色稍变蓝色或蓝紫色,最后皮色变成暗紫色,并多龟裂,称为“糠皮”。如果线虫是由种薯和种苗带病传染的,则一般是侵入薯块中心,由内向外扩展,内部呈白色“糠道”,后常因杂菌侵染而形成“褐色通道”,称为“花瓣”“糠心”。这种薯块外表无变化,但重量大为减轻,用手指弹有空响。如果线虫是由土壤和种苗混合传染的,则症状特点是表皮,薯块心部同时被害,症状明显,有时造成整个薯块“干腐”,或与软腐病菌同时发生,造成“湿腐”。

茎线虫的生活习性:

红薯茎线虫可以终年繁殖,所以,无论是红薯生长期,还是储藏期均能为害。自产软孵化至成虫,完成一代需20~30天。

特点:

“抗冻怕热喜温和,喜湿耐干抗药力强”。2℃即能活动,7℃以上可以产软,孵化和生长,最适温度25~30℃,35℃以上不活动。因而大量繁殖,侵害为春秋两季。茎线虫抗寒性强,在-2℃地温经1个月仍全部成活,在-25℃时经7小时死亡。在51℃经24小时或49℃温水浸10分钟则全部死亡。红薯茎线虫喜湿,抗涝性强,对干燥环境忍耐力很强。茎线虫抗药力强,许多杀虫剂无效。但甲基异柳磷、辛硫磷有一定防治效果。

发病规律:

春薯重于夏薯,连作重于轮作,旱薄地重于肥水地,阴坡重于阳坡,丘陵旱地和沙质壤土地发病最严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相关作品

【心得】剛剛破玩白色相簿2心得分享 @白色相簿 哈啦板
365足球体育app下载

【心得】剛剛破玩白色相簿2心得分享 @白色相簿 哈啦板

📅 08-24 👁️‍🗨️ 2043
大唐长歌哪个职业厉害 最厉害职业排名汇总
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

大唐长歌哪个职业厉害 最厉害职业排名汇总

📅 07-16 👁️‍🗨️ 2414
听相声软件
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

听相声软件

📅 09-20 👁️‍🗨️ 9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