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尤其是身处东方文化里的我们)听到别人夸赞自己时,几乎都会反射性地回应:“没有啦~你过奖了!”但同样的回应里头,心理层面的感受却大不相同,如果你偷偷暗爽,那你可能只是有意识地在表达谦虚,符合文化规范;如果你的内心已经开始尴尬、不舒服,甚至想要逃,那你就可能是所谓“冒牌者症候群”(Imposture syndrome)的一员了。
其实,冒牌症的人比你想像的还要多,至少前美国第一夫人蜜雪儿欧巴马(Michelle Obama)、饰演妙丽的艾玛华森(Emma Watson)与脸书前营运长雪洛珊伯格(Sheryl Sandberg)都在书中、演讲中表示自己有这样的症头,所以你并不孤单,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
觉得“我不配”?不是谦虚而是心虚
因为你打心底不认为自己很优秀,这种表扬与夸赞只会增大内心的压力,害怕一不留神,别人就会发现这些成就名不副实。甚至你会说“我不配”。
这种“谦虚”,实际上或许是“心虚”。
研究发现,女性(尤其是以男性为主的群体中的女性)、少数民族的人、性少数群体,可能更会倾向于否定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因为当人们感觉到与所处群体的人不相同,会觉得自己不配呆在那里。
例如大家惯有的性别刻板印象:倾向于认为男性数学能力要好于女性。如果有女生数学考得和男生一样好甚至更好,她可能会认为是自己比较幸运,而不是数学能力真的很强。
“如果不是因为幸运,我怎么可能比男生考的还要好呢?”
因为认定自己是某个领域的 “少数派”,所以就会更容易将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外在的一些条件,而非自身的努力与能力。
你常常跟自己说这些话吗?
“他们看错我了,我根本没那么好……”别人称赞你的表现之后,但你总觉得相当愧咎,一定是哪里搞错了。
“有一天他们会发现我的真正实力,我一定会被揭穿的……”
这些恐惧失败以及对自己的优秀不认同的心理解有可能会让他们:
在表现比较好的时候,刻意贬低自己的表现(这样下次表现不好的时候,才算是正常)
在成功的时候归因于运气(因为运气不是长久稳定的,好运是会用完的,这就是冒牌者的那个面具)
禁不起别人的称赞(因为怕被拆穿,所以会很想要赶快逃跑)
凡此种种,其实都是来自于内在的不安——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不断地读一些书、想要自我改变、想要跟自己说一些正面的话,结果反而完全没有用。
6个小方法】去改善:
第一、
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告诉你自己:
我能——当你恐惧尝试的时候;
停下来——当你消极思考的时候;
非常棒——当你完成任何有益事情的时候。
第二、
关心你自己
保持你的身体健康
发展一项新爱好或者技能
寻找很多放松的方式
第三、
停止和他人比较,否则——
你会浪费此前的时间
你将一无所获却失去很多
会一直悔恨
第四、
放弃消极的表达
学会原谅自己和他人
克服你的消极体验
先满足自己的需求,有余力时在满足对方的需求
第五、
自我激励
给自己建立正面反馈机制
对自己的目标和期望符合实际
接受自己可以失败
第六、
不要过多担心
问题能够解决吗?
可以——立即采取行动;
不能——接受客观事实,保持平静。
马克·吐温说:“最糟糕的孤独是和自己过不去。”
只活一次,要爱自己,你值得任何美好的事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