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间快门是摄影器材史上永远也无法绕开的话题。从20世纪上半叶,以compur和prontor为代表的两大品牌,为德国旁轴相机所塑造出的黄金时代,到以哈苏和禄莱为代表的德系中画幅相机,再到当代的消费类数码相机,镜间快门的影子随处可见,就连以横走式布帘快门独步于江湖的徕卡,也未能免去镜间快门的“俗”。
1926
LEICA
I Mod.B
Rim-set Compur
Leitz 推出的Leica I(B),就采用了compur 快门,这款存量稀少的相机也被称为Compur Leica(康博徕卡 / 康柏徕卡)。
1928
LEICA
Mifilmca
Dial-set Compur
1928 年徕卡推出的Mifilmca,以Compur Leica 的机身和快门系统为基础,加上Leitz 自家的显微镜镜头,成为Leitz 生产的第一台微距相机。
1951
LEITZ
Compur-Summicron 50mm F/2
Wetzlar
1954 年以著名的苏米克隆为蓝本,小批量生产的LeitzWetzlar Compur-Summicron 50mm F/2镜头(150 只)。
1881
Steinheil
Leaf Shutter
1881 年,位于慕尼黑的斯坦海尔(Steinheil)公司也设计出一种新型2 叶片快门,并采用向两侧摆动的半月形结构,相比“断头台式快门”,Steinheil 的闸门式快门的震动更小,拍摄时也不易造成影像模糊。
1839
DAGUERRE
Giroux Camera
Chevalier
1839 年5 月之后,法国人达盖尔(Daguerre)和他的妹夫阿方斯·吉鲁(Alphonse Giroux)合作制作出世界上首款面向市场销售的木制相机——Giroux camera,在由谢瓦利埃(Chevalier)提供的镜头前面,一片用以控制曝光时间的小挡片也成为了镜间快门的原始雏形。
1881
SCOVIL
Safety Shutter
Variation
1881 年,德国的The E. Brandt amp; Wild 气动瞬间快门,发展出铡刀式的2 叶片快门,这种快门也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断头台式快门”。
1890
VOIGRLÄNDER
Pneumatically Leaf Shutter With 4 Sectors
1890 年,相机界的传奇品牌福伦达,向市场推出了一款4 叶片的气动释放快门,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镜间快门的鼻祖。
1902
STEINHEIL
Universal Automatic Shutter
Model c
1902 年,由斯坦海尔(Steinheil)的工程师克里斯蒂安·布伦斯(Christian Bruns) 在1899 年设计完成的4 叶片Steinheil 气动快门,被命名为“通用自动快门C 型”并推向市场,曝光时间也被拓展到从1 秒至1/200 秒。
1905
COMPOUND
Heliar 1:4.5/24cm
Voigtländer
1905 年,克里斯蒂安·布伦斯(Christian Bruns)和弗里德里希·德克尔(Friedrich Deckel)合作推出了一款复合快门(Compound Shutter),快门顶部带有一个小型的活塞气缸,用来控制快门速度,这种快门结构很快受到很多大画幅相机品牌的青睐,并一直生产到1970 年。
发明家之间的决裂
但在早期的compur 快门上最常见的铭文却都是F.Deckel-München(弗里德里希·德克尔—慕尼黑),这背后的原因不得而知?此时,当时德国相机界的大鳄之一Carl Zeiss 强势出场:就在克里斯蒂安申请专利后,蔡司迅速意识到这种快门的潜力与价值,并购买了这项专利,转头就将其交给克里斯蒂安的原合作伙伴弗里德里希·德克尔(FriedrichDeckel)的公司进行批量生产。
COMPUR
13.5cm Anastigmat trioplan F4.5
Meyer Gorlitz
1910 年,大名鼎鼎的compur 快门诞生,但其背后的剧情却有些曲折。在推出复合快门后不久,克里斯蒂安·布伦斯(ChristianBruns)就由于未知原因退出了合作,但还在独立设计镜间快门,他在1910 年发明了用机械减速机构替代活塞气缸的新型快门,并申请了专利,这就是经典compur 快门的母本。
COMPUR
Carl Zeiss Tessar 7.5cm f6.3
Comp-Pfund Uhr Werk
在获得专利之后,德克尔和蔡司将这种快门命名为Compur, 是德文“Comp-Pfund” 和“Uhr werk” 组合,大意是“复合发条装置”,并在1912 年正式投向市场。但同时Zeiss 对Friedrich Deckel 的要求也极其严格,包括快门的定价策略、向竞争性公司供货的数量等都需得到蔡司的同意后方可进行。
CZEISS IKON
Kolibri 50mm F3.5 Tessar
Ring Compur
蔡司这一招回马枪,让作为发明家的克里斯蒂安·布伦斯(Christian Bruns)从此之后就消失在了历史的坐标中,而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在布伦斯退出后,原来的公司名“Bruns amp; Deckel”即被更名为“Friedrich Deckel GmbH”,而蔡司当时拥有德克尔公司16.8% 的股份。第二,由于当时市场上的机床不符合Friedrich Deckel 要求,所以他设计并生产了自己的机床,可以大批量稳定地生产高质量的快门。
ZEISS IKON
Tenax Ⅱ 4cm F2.8 Tessar
Compur-Rapid
1926 年, 由Contessa-Nettel、Heinrich Ernemann、Goerz和Ica 四家公司合并成立了Zeiss Ikon AG 之后, 其中的Heinrich Ernemann 不得不放弃了自身原先擅长制造的快门产品,而在与Friedrich Deckel 签订的长期协议中,Zeiss Ikon 承诺将在80% 的相机产品中使用Compur 快门。但到了1930 年代,迫于Leica 的压力而开发contax 时,Zeiss 干脆无视此前与Friedrich Deckel 签订的协议,在未与德克尔商议的情况下,另起炉灶开发金属焦平面快门,1933 年11 月,Deckel 还曾专门写信给Zeiss 的总经理Paul Henrichs 对此提出过强烈抗议,但蔡司似乎并未对此做出任何回应,依旧我行我素。
UNICUM
Bauschamp;Lomb
而在大量干预和控制Deckel 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同时,Zeiss 也同时和Deckel、Bausch amp; Lomb 等品牌最重要的竞争对手Alfred Gauthier GmbH(阿尔弗雷德·高蒂尔)成为了合作伙伴,到了1931 年,蔡司还背着Deckel 悄悄收购了AlfredGauthier 的大部分股份, 以便Gauthier可以向蔡司的竞争对手供应镜间快门。
提到高蒂尔(Gauthier)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有点陌生,但上面这个Logo 很多中古相机玩家应该都曾见过。其中A 代表Alfred(阿尔弗雷德),G 代表Gauthier(高蒂尔),C 代表公司所在地Calmbach(卡尔姆巴赫,现属于巴特维尔德巴特镇 BadWildbad),德国人很重视自己的家乡,几乎所有相机品牌上都会标识地名。
KOILOS
10.5cm F6.3 Voigta
Voigtländer
公司创始人Alfred Gauthier(阿尔弗雷德·高蒂尔)和GustavGauthier( 古斯塔夫· 高蒂尔) 是亲兄弟, 他们于1902 年在Calmbach 创建了自己的机械车间,并从1904 年开始生产Koilos 镜间快门。
最初与其他厂家一样生产气动快门,之后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名称繁多的快门产品,如Derval、Ibso、Singlo、Telma、Ibsor、Vario 和Pronto 等,其中Pronto 源自拉丁语,意思与英文中的“ready”接近。
1935 年,高蒂尔兄弟在“Pronto”尾部添加了字母“r”,并将其注册成商标和作为整个公司的名称,这就是日后与compur 同样著名的Prontor 快门。